学校概况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始创于1994年,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3.86万m2,建筑面积52.92万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15.02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64.1万册,电子图书151万余册。设有11个教学院(部),23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涵盖农、工、管、经、文、艺6个学科门类。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87人,其中高级职称300人,博士、硕士学位715人。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9人。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构建的“二级三层四维一贯穿”递进式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入选教育部《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优秀案例汇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门省级一流课程。拥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7个、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众创空间1个,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7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7个。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2006项,主持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79项。
大力推进产教研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成效突出。学校现有2个湖南省“十四五”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连续四年举办“校企助力乡村振兴峰会”。与118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协议,为37个乡村提供地域规划、产品研发等服务,获湖南省高校精准帮扶优秀项目。近三年,获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25项,教师承担各类教科研项目617项,发表学术论文1030篇,出版著作25部。
《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及《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次报道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图书馆
专业设置
学校按照“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注重内涵、狠抓质量”的专业设置原则,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了以工、管为主体,农科为特色,农、工、管、经、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水产养殖学、林学、汽车服务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酒店管理、物流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特色显著,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竞争力强,就业前景好,园林、行政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被纳入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党建引领 铸魂育人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思政融合育人机制,构建“情怀育人”体系,全力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劳动情怀、实践情怀。持续推进以“围绕一个立德树人目标,构建十支育人队伍,开展百项活动,进行千分考核,融入数万学生”为内容的“个十百千万工程”。创新综合评价育人机制,优化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考核、辅导员综合考核和学生“千分制”考核办法,构建综合评价育人机制。
学校党建思政工作成效不断凸显:在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中连续四年获评“好”等次;获评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连续多年在常德市“云党建”系统排名第一。近三年来,981名学生光荣入党;6名学生获评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大学生党员;59名毕业生入选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计划等;483名学生参军入伍,学校多次获评省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在湖南省高校征兵工作量化考评中,我校在135所高校中排名第一,获优秀等次;承办的“全市万人送兵活动”在CCTV-7等主流媒体播出,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
学校遵循“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以特色立品牌”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平台建设,逐渐形成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校企合作为抓手、三全育人为保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大学生学科竞赛屡创佳绩
考研人数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完善的资助体系 绿色的入学通道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难题,顺利完成学业。
一、国家资助项目
国家奖学金:10000元/生/年
国家励志奖学金:6000元/生/年
国家助学金:2600-4800元/生/年
助学贷款:学生可到户籍所在地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校学习期间可免息贷款20000元/生/年
二、校级资助体系
(一)校内奖助学金
1.奖助学金:考研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学科竞赛奖学金、贫困学生助学金、湖应国防教育奖学金等,同时对贫困学子减免部分学费、住宿费
2.求职创业补贴:对家庭经济贫困、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予以1500元/生的补贴,每年度补助160多万元
3.勤工助学:每年提供一定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二)新生专项奖学金
1.奖励对象:本校当年录取的湖南省内且在籍的全日制本、专科新生
2.评定依据:高考原始分数(不含政策加分)
3.等次设置: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不可重复获评)
4.发放方式:所有奖励在大一年级一次性发放
创新创业就业工作卓有成效
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学校着力建设培育校内外双创孵化基地及指导工作坊、工作室,打造集“学习一实践一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现有创新创业工作坊11个、创新创业工作室28个,建成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7个、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6个,获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各1个,常德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
多年来,我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高于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近三年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2项,省部级187项;获各类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奖26项。学校还承办了中华职教社常德“模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多个奖项。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招生就业先进单位”。
供需见面会、双选会现场
海外实习就业渠道
校长赴欧洲访问
赴美、日带薪实习
生活设施齐全 后勤服务优质贴心
学生公寓
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
运动场地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彰显学生个性特长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学校以其丰富多元、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活动,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育人画卷,成为莘莘学子成长成才的理想摇篮。
科技活动引领知识探索的热潮。学校科技文化节涵盖文化讲座、科技作品展、科普知识讲座、文化作品展、实践体验等内容。在2024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竟赛中获省级奖项9项。
志愿服务与实践活动传递爱心正能量。2024年共有36名优秀毕业生加入西部计划,服务基层;组建18支队伍,225名师生参加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强国先锋”志愿服务队被共青团中央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评为“优秀团队”,“雅言文明”推普志愿服务队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评为“优秀团队”。
艺术活动点亮青春梦想。通过美育作品展、非遗进校园、摄影大赛、辩论赛、健美操、舞龙、太极拳等活动,营造“人人皆可出彩”的校园美育新生态。
多元舞台,助力个性飞扬,社团活动精彩纷呈,为学生搭建起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学校拥有38个校级社团和13个院级社团,宛如璀璨繁星,照亮学生的课余生活。
校园活动
辩论赛现场
“三下乡”志愿服务
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与考证
继续教育学院下设成人学历教育部、职业培训中心两个职能部门。由省考试院批准建立的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省人社厅批准建立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省语委、省普通话测试中心批准建立的普通话测试站也由继续教育学院统筹管理。⾃创办以来,多次荣获“湖南省社会考试优秀考点”、湖南省⾼等教育⾃学考试“优秀社会助学机构”、省市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继续教育学院建立了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体、技能培训为重点的终身教育体系,学院现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起专专业5个,高起本专业10个,专升本专业12个。专业设置涉及工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文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开设了钳工、数控车床、电工、汽车电器维修工、电子商务师、茶艺师、前厅服务员、室内装饰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办公软件应用等多种职业技能培训与等级认定项目,曾多次举办花卉园艺师、水产养殖工程技术人员等技能人才的培训与鉴定工作。还积极承担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贫困企业员工培训、农村远教培训等社会培训服务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