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志愿填报用户使用协议
一、用户须知
1、艺考生志愿填报及其涉及到的产品、相关软件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天津光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合科技)所有,光合科技享有对艺考生志愿填报在线上一切活动的监督、提示、检查、纠正及处罚等权利。用户在注册程序过程中点击'同意'按钮完成注册,即表示用户与光合科技已达成协议,自愿接受本服务条款的所有内容。如果您不同意接受本协议的全部或部分条件和条款,请您不要通过网页、App应用程序、小程序或任何其他载体访问或使用《艺考生志愿填报》。
2、《艺考生志愿填报》提供艺考志愿填报信息服务,旨在提供信息供用户填报志愿时参考,未满18周岁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使用《艺考生志愿填报》的服务将被视作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若对此不确定请停止使用《艺考生志愿填报》的服务。
3、在您签署本协议之后,本协议可能因国家政策、产品以及履行本协议的环境发生变化,或《艺考生志愿填报》业务经营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变更而多次进行修改。用户应经常留意上述提示并阅读修改的内容。修改后的协议发布在本网站上即为生效,若您对修改后的协议有异议的,请立即停止登录账户及停止使用《艺考生志愿填报》产品和服务,若您登录或继续使用,将视为对修改后的协议予以认可。
二、用户服务条款
1、你在登录账户及使用《艺考生志愿填报》产品和服务时,于任一通道注册并接受本协议的具有同等效力。
2、《艺考生志愿填报》帐号及其中含有的、输入的或生成的全部数据、信息、上传内容的所有权及知识产权均属于光合科技所有。用户注册的账号仅限于注册用户本人使用,禁止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售卖。
3、用户应保证注册《艺考生志愿填报》帐号时填写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任何非法、不真实、不准确的用户信息所产生的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因注册信息不真实而引起的相关问题及后果,《艺考生志愿填报》不承担任何责任。
4、《艺考生志愿填报》产品及服务包括网站、网页应用、软件以及内涵的文字、图片、色彩、图表、视频、音频、版面设计和编排、数据或数据分析结论等,所有这些内容受版权、商标权、和其它知识产权及所有权法律的保护。本协议的签署不代表任何上述知识产权的授权,亦不包含上述权利的转让。用户只能在《艺考生志愿填报》授权下才能使用这些内容,而不能擅自复制、修改、编撰这些内容、或创造与内容有关的衍生产品。
5、因为用户填写的信息将会对《艺考生志愿填报》产品和服务的计算和分析结果带来一定影响,用户应承诺提供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并符合及时、详尽、真实、准确的要求。
6、《艺考生志愿填报》可能修改、暂停或终止任何产品和服务,或会通过收费或其他有偿方式设置使用权限,亦可能会单方自行定价或自行更改或修改价格。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这些更改在《艺考生志愿填报》进行公告后生效。
7、用户的账户或行为如有可能违反了本协议或法律,《艺考生志愿填报》将保留限制、暂停或终止你帐户的权利。
三、用户使用规则:
特别提示用户,使用互联网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律,包括刑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保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安全,对于违法使用互联网络而引起的一切责任,由用户负全部责任。
1、用户不得使用《艺考生志愿填报》发送或传播敏感信息和违反国家法律制度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信息:
(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b)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c)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d)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e)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f)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g)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h)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i)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2、用户在使用《艺考生志愿填报》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遵守中国有关的法律和法规;(b)不得为任何非法目的而使用网络服务系统;(c)遵守所有与网络服务有关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d)不得利用《艺考生志愿填报》服务系统进行任何可能对互联网的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为;(e)不得利用《艺考生志愿填报》服务系统传输任何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庸俗淫秽的或其他任何非法的信息资料;(f)不得利用《艺考生志愿填报》服务系统进行任何不利于光合科技的行为。
3、未经授权收集、复制、使用、传播、出租、租借、交易、销售及承诺销售《艺考生志愿填报》产品和服务上的内容、信息或数据,《艺考生志愿填报》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4、禁止任何通过逆向工程、反编译、反汇编、破译或试图得出《艺考生志愿填报》产品及服务或任何相关技术的源码的全部或任何部分。
5、禁止使用人工或自动软件、设备、脚本机器人程序、其他方式或程序访问、“抓取”、“爬取”或“挖掘”《艺考生志愿填报》产品及服务或其他相关数据或信息。
6、用户一旦注册成功,便成为《艺考生志愿填报》的用户,将得到一个密码和帐号。用户有义务采取合理措施维护其密码和帐号的安全。 用户对利用该密码和帐号所进行的一切活动负全部责任;由该等活动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均由用户承担责任。
四、《艺考生志愿填报》声明
1、《艺考生志愿填报》所展示、公布、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各省教育考试院和高校官方公布的信息,提供的信息仅供您参考,请以各高校 或各省教育考试院 正式公布数据为准。如果您发现系统中的任何错误,欢迎联系我们,《艺考生志愿填报》会 在核实后 第一时间 更正 。
2、《艺考生志愿填报》不保证所推荐的志愿填报 方案 必然能够导致用户得到录取,对用户或计算结果提供的资料、数据及内容也不作其他任何形式的担保, 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包括所有有关信息真实性、适当性、适于某一特定用途、所有权和非侵权性的默示担保和条件,亦不保证《艺考生志愿填报》产品和服务不受阻挠或不出错误、不保证错误一定能得到纠正,对任何因用户不正当或非法使用服务产生的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后续的损害,亦不承担任何责任。
3、《艺考生志愿填报》所提供的VIP会员服务有效期为用户开通VIP服务成功之日起至用户所选高考年份的8月31日止,VIP会员服务有效期截止时,所有VIP相关权限将无法享用(包括“智能填报、招生计划、历年专业分数线、一分一段、”)
4、使用《艺考生志愿填报》产品及服务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等,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安全,并遵守本条款,对于用户违法或违反本协议的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言论发表、传送等)而引起的一切责任,由用户负全部责任。
5、《艺考生志愿填报》产品及服务同大多数互联网产品一样,易受到各种安全问题的困扰,包括但不限于:
1)透露详细个人资料,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现实生活中的骚扰。2)哄骗、破译密码。3)下载安装的其它软件中含有“特洛伊木马”等病毒,威胁到个人计算机上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继而威胁对本服务的使用。对于发生上述情况的,用户应当自行承担责任。
6、《艺考生志愿填报》为了服务整体运营的需要,有权在公告通知后修改或中断、中止或终止服务,而无须向第三方负责或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7、《艺考生志愿填报》亦有权根据本协议及相关法律规定对用户账户进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隐藏、删除用户上载的内容、暂时或永久地关闭账户等,同时保留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8、因互联网技术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政府政策管制、病毒入侵、黑客攻击、服务器系统崩溃或者其它现今技术无法解决的风险发生可能导致《艺考生志愿填报》产品及服务中断或帐号损失,《艺考生志愿填报》无需就此向用户负责或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五、其他
1、用户确认已完全明了上述条款,自愿承担各自的义务与责任。
2、本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如本协议任何条款与任何强制性法律有冲突,该条款服从法律的规定。
3、因履行本协议产生的争议,各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应当向光合科技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点击页面的\"同意\"按钮即视为您完全接受本协议,在点击之前请您再次确认已知悉并完全理解本协议的全部内容。
近日,6所沪上高校的书记、校长轮流开讲,为大学生们共上一堂“大思政课”,跟教育小微一起了解——
“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繁荣,国家在行动、上海在行动、高校在行动……归根到底是落在每一位个体身上,尤其在各位‘强国一代’身上!”11月4日,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鲜活生动地阐释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体会后,表达对青年学生们的深切期待。
“当前世界信息传播格局极不均衡,中文信息仅占2%,而英文信息占比高达60%。我们要如何培养自己在国际传播中的核心竞争力?”12月3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在深入浅出分析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部署要求后的发问,让青年学子倍感肩上的责任。
一个月内,6所沪上高校的书记、校长轮流开讲,为大学生们共上一堂“大思政课”——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6所高校共同主办的2024年度“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近日收官,听课人数累计达3.6万人次。系列讲座不仅在6所高校广大师生中引起积极反响,来自上海16个区融媒体中心的采编人员等也通过云课堂“蹭课”,线上线下联动分外活跃。
贴近学生,入脑入心
面对思维活跃的青年学生,如何把国情教育讲座讲得“入脑入心”?
《只此青绿》《长安三万里》《黑神话·悟空》……这些年轻人喜爱的影视、游戏作品和流行的国风国潮现象,都出现在了裘新的课件PPT里。讲座中,他畅谈了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会,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七个着力”加以解读,结合如何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等,与师生们进行深入交流。
在以工科闻名的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一语双关地分析“大国道路”这一关键词——既象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代表960多万平方公里上的道路与交通,“是人民生活质量的表征”。他列举一代代同济人在“大国道路”建设中的奉献故事,以“星辰大海”四个字来勉励师生们既要放眼未来又要守正创新,坚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尹冬梅以“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和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开讲,从分析国际传播新形势新挑战、阐述党中央新部署,到联系学校教学实际谈举措话落实,勉励师生们努力成为对外传播的生力军,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核心,结合城市与学校特色,运用内容丰富的课件PPT,图文并茂、深入浅出,6节由高校书记、校长们精心打造的国情教育课,堂堂都很活泼生动、令人信服。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在为学生做国情教育讲座。
专业交流,启迪心灵
“我们最近的生活学习里反复听到人工智能这个词语,这种关注是不是有点过度了?”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的讲座,从他微笑着接过一名本科三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始。他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多个成功案例、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学校科研成果,深入阐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师生们一同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国家、上海及高校发展的紧密联系,勉励青年学子结合所学专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贡献青春智慧。
“AI时代,什么样的人才具有竞争力?高校将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听讲者对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讲座的期待。他用了一个很酷的关键词“超限”来回应,论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时代需要,结合自身思考与学校实践,激发同学们对未来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积极思考。“我们的能力远远超越我们所想象的,但是我们许许多多人终其一生,像一个宝库,没有被开发过。”讲座最后,这一充满哲思的鼓励收获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一架大型客机需要使用200多种材料,400-600万个零部件,生产生活中处处是材料。”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将人类文明史定义为“一部材料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而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国之重器中的新材料体系、未来新材料等话题,结合港珠澳大桥、贵州FAST射电望远镜等耳熟能详的国之重器案例和数据,告诉在场的千余名师生:“我国新材料发展正在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未来新材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大家既要求真务实又要探索创新,努力为中国新材料研发与应用多作贡献,争取领跑世界!”
三位校长研究不同的专业领域,开讲国情却是一样的“有理有据”、答题解惑,讲理论、解国情、探未来,理性、专业的讲述中,流露出殷殷育才之情。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在国情教育讲座中。
聚力创新,培根铸魂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活动始于2018年,旨在为培育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后备人才而培根铸魂。因为有成效、受欢迎,听课对象很快就由最初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一家,扩展至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成为各高校深化“大思政”课程的重点抓手。
2024年是这一系列讲座首次邀请6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高校党政主要领导走上讲台,轮值担任主讲嘉宾。台上一节大课讲得精彩生动,靠的是课前投入的用心用功。6位书记、校长利用暑假时间认真备课,提炼主题、优化内容、制作课件。一位书记说,自己组了个“参谋团队”,经常开小会讨论,给自己的学生试讲征求意见。临到讲座开始前,书记、校长们还在修改讲课PPT、推敲有关内容,足见其精益求精。
6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及部分其他院系“蹭课”的师生们在主会场或分会场聚精会神收听报告。
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看来,面向校内外师生讲课,正是上海深化“开门办思政”、校内外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开展国情教育的新探索。书记、校长上好“大思政课”,正在上海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对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战略任务,发挥高校在构建“思政引领力”中的龙头作用,大有助益。
有意思的是,6堂讲座原本是以6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为听课主体,但每堂课都吸引了校内外其他学院的师生在现场或线上听讲。上海市委宣传部还将这一系列讲座作为对16个区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的培训内容,通过“云课堂”听讲,并积极参与互动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曹钰婕听了系列讲座后说,钱旭红教授的“超限”理念让她耳目一新,“他提醒我们,AI时代的人才不仅要专精一技,更要具备多元能力,能在不同领域间自如转换,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强宝仪、马奕听了方守恩的《大国道路与现代交通》讲座后深受启发,“交通不仅是连接各地的手段,更是国家实力与战略部署的体现,这一观点让我们印象深刻,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道路’承载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这一系列国情讲座,让我更加明确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坚定了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的决心。”复旦大学学生熊悦欣、秦雯轩说。
每场讨论都有交流互动,气氛热烈。